三年前,他们和许多上班族一样,每天往返于工作与家庭的两点一线间,甚至对住在隔壁的邻居都一无所知。如今,随着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居民,他们开始主动走近邻里与社区,童年记忆中那个彼此熟知、相互帮助的“大家庭”似乎又重新回到了他们的世界。
2019年,普陀区出台《普陀区青年融入社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鼓励团干部和团员青年骨干深入参与社区治理,丰富青年自治共治平台。作为率先启动“青春社区”项目的街镇之一,甘泉路街道在团区委的指导下,通过排摸本区域内团员、青年骨干等情况,于时年6月在新沪居民区成立了街道内的首个“小青柑”青年议事厅。
图片说明:新沪“小青柑”青年议事厅成员
“当时我们一方面根据街道提供的团青骨干清单在居民区和附近团建单位进行匹配筛选,另一方面借助‘四百’行动走访、社区活动等契机和社区内的团员和青年骨干取得联系。”新沪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燕洁介绍,“社区的老龄化程度高,要从中挖掘出一批青年人着实不易,但我们最终还是找到了12名自愿参与社区治理的青年骨干,并由此组建了新沪居民区‘青凝盟’为老服务青年突击队。”
袁梦璐是“小青柑”青年议事厅里的文艺委员,自幼受到母亲影响的她,对社区的志愿服务常怀热情。“我妈妈常年在社区做志愿者,与居委会的联系也比较密切。当时居民区正在召集青年干部组建团队,她就问我要不要参加。”袁梦璐告诉记者,自己从四五岁起便一直生活在新沪小区,为社区治理“出一点力”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正好我现在也在从事公益相关的工作,就远不如就近,便参与进来。”
一些成员在前辈的引领下走近社区,另一些成员则在为引领后辈做好准备。青年突击队的成员陈铭表示,参与社区治理是一种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的尝试,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更是在为后代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生活环境而不断努力。“与我们小时候不同,现在的孩子很孤独,整栋楼里没有几个他认识的人。我就想着要给孩子做个榜样,平时碰上组织为老服务的时候也带着他一起参加。”
2020年,新沪小区启动综合修缮工程,青年突击队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建立线上工作群,并每周开展工程例会,与施工队保持及时沟通,有效处理居民们反映的各项问题。王燕洁回忆,“成员们每天在下班后牺牲自己的晚饭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征询居民的诉求、参与小区的安全巡查,碰到能够立刻解决的问题他们就自己动手解决,不能解决的则收集整理好,提交给施工部门。”
当有居民反映工程队搭建的临时厕所散发异味时,成员们自发拿上喷壶,定时为厕所消杀除味;当居民们因脚手架影响停车而与施工队产生龃龉时,成员们群策群力,向普陀交警申请占用宜川路东侧的区域用于居民停车;当得知居民家中有漏水点时,成员们将每一处的位置、大小详细地记录在案,为施工队加强防水层涂修提供参考......“青年人常常能打破思维定势,尝试新的解决办法,这是我们青年人的优势,也将为小区治理提供许多新思路。”王燕洁表示。
图片说明:“小青柑”青年议事厅成员们参与社区治理
除参与社区建设、协助社区治理外,“小青柑”青年议事厅的成员们还时常组织各类为老服务,包括上门为老人理发、读报、测量血压,向他们科普垃圾的分类方式和应急救助知识,节日时则为他们送上亲手制作的传统美食与手工艺品。“在帮助老年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与技能。”陈铭介绍,“例如我们之前都从未接触过理发,王书记和街道便邀请专业的老师为我们授课,等我们真正掌握了相关技能后再去老人家中帮助他们。”
在充分发挥街道团组织的核心牵动作用,整合利用区域资源,为青年骨干“搭好台子”的同时,新沪居民区还通过“以老带青”的方式,带领青年人破除与老年人之间的代际鸿沟,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
“刚开始去老人家里的时候,年长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都会先和老人们聊起来,为我们做示范,也化解了我们青年人初期的不适应感。”袁梦璐表示,随着次数的累积,他们逐渐从中认识到,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仍是“用心”二字,“前辈们清楚地记得每家老人的需求,也极具洞察力。例如他们会注意到老人的毛衣穿久了出现了脱线的情况,就问他需不需要帮他修补。这比‘您记得按时吃药’之类的泛泛而谈要贴心得多。”
图片说明:成员们组织各类为老服务及相关培训
据了解,“青年人进社区”目前正在全区各街镇持续进行。甘泉路街道除在新沪居民区建立建强“青春社区”之外,还在汪家井居民区试点建立了居民区团组织,努力在推动街道团青骨干参与治理、加强团青年队伍建设和提升社区服务能级上下功夫,让这支“靠谱”青年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成长,贡献青年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