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第26个世界哮喘日,主题定为“强化哮喘教育,强调正确的疾病认知能够帮助哮喘患者更好地进行日常疾病管理,并在必要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今天,一场主题为“教育赋能 自在呼吸”公益活动在上海举行,活动汇聚了沪上呼吸科专家参与义诊,提升公众对哮喘的认知,进一步加强哮喘药物的可及性。
在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总数达4570万,14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患病人数超过810万。其中约1/3的哮喘患者并无明显的喘息症状,即属于不典型哮喘。由于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不仅漏诊误诊率高,部分患者在确诊后,还容易因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每日规范用药,进而导致病情复发、加重,甚至进展为重度哮喘。
控制哮喘的关键是长期、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都能很好地控制疾病,与常人一样健康地工作生活。但是据数据显示,我国55-70%哮喘患者处于控制不佳状态。 因此,如何帮助患者实现规范化治疗与科学管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良好的健康管理意识源自对疾病的科学认知。”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副主任委员兼哮喘学组组长、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邱忠民教授呼吁,普通大众进一步了解哮喘,提升疾病认知,尤其是具有过敏体质或长时间暴露于各种致敏物如花粉、宠物、尘螨、霉菌等环境的高风险人群,应密切关注自身过敏性疾病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已确诊的哮喘患者,应当帮助他们提升规范诊疗意识,即使症状不明显,也要坚持日常规范用药、定期复诊,过敏性哮喘要注意规避变应原的接触,避免因疾病恶化导致的严重后果。同时,近期花粉浓度偏高,叠加雷暴天气更容易引起支气管痉挛等哮喘症状的发生,需要规范使用并备足哮喘抗炎缓解药物。最后,社会各界也应该为患者创造更便捷的购药环境,确保哮喘患者能够及时、便利、快捷地补充常用药品。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不断深化改革,“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不断完善。患者不仅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专业处方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购药,还能通过快递、外卖等专业运力第一时间获取所需药物。药品供应链的畅通,进一步提升了药品的可及性为哮喘患者用药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坚实保障。作为防治生态圈中重要一环和本次活动的参与方之一,阿斯利康中国表示将继续积极联合健康机构、互联网平台等多方,合力给予大众和哮喘患者更多获取知识的权威渠道,真正赋能个体,不漏一人,助力我国哮喘总体诊疗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