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国际护胃日来临之际,多位来自消化科和内分泌科的权威专家,围绕最新发布的《消化酶类药物临床与家庭用药指导专家共识》,就消化酶的重要性、消化不良与消化酶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的消化问题以及如何科学用药应对消化不良等话题进行了科普分享。
数据显示,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存在消化不良问题。在我国,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1.05%、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85%。
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胜良教授指出:“胃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起着‘火车头’的关键作用,消化不良带来的连锁反应往往超出消化系统本身。消化不良不仅伤胃,还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让有害菌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的慢性炎症。这些炎症因子随血液流向全身,对大脑、肌肉、关节、甲状腺等血供丰富的部位影响尤其明显,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认知下降、关节疼痛、内分泌紊乱等问题。”
消化不良的病因众多,其中消化酶分泌不足或缺乏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消化酶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类蛋白质,若日常生活中出现早饱、餐后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排便异常(如腹泻、脂肪泻)等症状,很可能是消化酶分泌不足的警示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约25%的人存在消化酶分泌不足的情况,其中老年人、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胰腺及肠胃功能比较弱的患者更是消化酶分泌不足的高发人群。
在自身消化酶分泌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补充消化酶制剂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方式。上海瑞金医院消化科主任邹多武教授邹多武教授建议,可优先选择非处方药类(OTC),如复方消化酶制剂,相比传统药物,其起效快,作用于食物本身,几乎不进入血液,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除此之外,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邹大进教授特别指出,约3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症状。而保护好消化功能是糖尿病管理的第一道防线,通过“糖酶联用”综合治疗策略,能够有效解决糖尿病患者的消化不良问题,实现更好的整体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