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去年11月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涵盖了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和医学教学科研4大类84种具体场景。如今,越来越多的医院已完成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但在很多医疗场景中,通用大模型的性能还远未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为了解决垂类多模态大模型的痛点,满足复杂多样的医疗需求,在2025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期间,联影在上海发布了“元智”医疗大模型(uAI NEXUS),并同步推出覆盖影像诊断、临床治疗、医学科教、医院管理、患者服务等多个场景的十余款医疗智能体。
据介绍,这是一个包含文本、语音和视觉理解能力的多模态大模型。“元智”医疗文本大模型接入DeepSeek后,它的复杂推理和文本处理能力大幅提升,能高效响应医疗场景需求,而且参数量较小,适合医院进行本地化部署。语音大模型具有医疗术语精准识别与智能声纹分析能力,经过丰富的医疗场景语料训练,即便在嘈杂环境和复杂对话中,仍能精准识别科室、检查、药品和疾病症状等专业术语,支持多人同时对话场景下的身份识别,与医生高效协作完成任务。视觉大模型在4D建模等医疗场景中,可通过高速电影级渲染技术,精准描绘人体器官和组织分割面,展现出临床与科研价值。
医疗影像大模型由数千万医疗影像数据、数十万医疗级精细标注数据训练而成,能支持10个以上影像模态、约300种影像处理任务。在处理复杂病灶诊断、器官分割等关键任务上,它的精准度测评超过95%,性能超越此前的行业最优模型。
根据不同医疗场景的需求,“元智”医疗大模型已孕育出十余款医疗智能体。以影像诊断领域为例,“影像全智能体”打破了传统AI单病种、单应用的局限,在放射科,基于影像大模型的智能体仅需一次胸部CT扫描,就能自动进行胸腔、食管、纵隔、气管与支气管、肺部、骨骼、心脏与大血管等部位37种胸部CT常见病种和异常的检出。而在外科手术环节,“多元手术智能体”中的uAI Avatar作为智能大脑,可通过医生语音指令实时操控手术设备和机械臂;uAI Vision是一双慧眼,提供精准的空间定位支持,实时感知手术器械位置;高精度机械臂能听从指挥,灵活地完成器械传递。“这是手术智能体的创新应用,能满足复杂手术对实时性和精确性的极致需求。”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目前应用于患者服务、医院管理等场景的智能体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