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中国·上海第八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颁奖活动暨科技嘉年华在上海临港少年宫里拉开了序幕。大赛历时数月,吸引近两万名青少年参与,奇思妙想在活动上呈现,展示了青少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丰硕成果。
![]()
以大赛为平台,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走过八年历程,中国·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指导下,已经发展成为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平台。
本届大赛新增大学组赛项,“AI+应用创业实战”赛道暨首届“燕缘·滴水湖”大学生AI+国际创业大赛,聚焦创新创业。大赛激发了参赛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热情,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多领域的场景应用。这些创新项目不仅体现了学生扎实的技术功底,更彰显了他们将人工智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意识。中国上海第八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不断演进,已形成校内外结合、教学相长的新型科技教育生态。
![]()
以嘉年华为引,让想象飞出天际落在实处
与颁奖典礼同步开展的科技嘉年华,成为创新项目与公众对话的桥梁。嘉年华分为创新创业展区、优秀作品展区和互动体验展区。其中,创新创业展区是本届大学赛项的10强队伍成果展示。参赛团队纷纷设立展位,化身“科技推荐官”,将高含金量的项目通过视频、互动演示等形式,向观众生动呈现。这也是大赛首次设置嘉年华环节,引来众多观众驻足体验。
“我们的项目叫‘耳朵’,聚焦于AI声音创作,用户可以自己创作声音,创作者能沟通、交流和分享。”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的耳朵团队成员陈梦茜和秦玉彤介绍。来自上海电力大学的Vibrant motion团队带来能辅助人体健身运动的波长传感器。“我们的AI模型能实时监测运动状态,比如下蹲姿势不对,会有实时提醒,跑步、跳绳,也能训练成模型上传给别人看。”成员胡延涛在摊位上打开相应视频,实时展示波长传感器功能。
在“嘉年华”上,优秀作品展区展示了本届大赛的一些特别活动:比如,AIGC的多媒体作品展、青年报的学记团在今年7月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采访等,充分展现了大赛内容的精彩纷呈。而互动体验展区则包含了各类趣味盎然的AI体验活动。机器人足球、模拟飞行体验、AI造物趣桌……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一个个有趣的体验中,以亲切、好玩的方式,让参与者感知“未来生活”的种种可能。
![]()
八年来,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已经成为培养AI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自4月启动来,赛事在全市多区开展选拔,许多学校通过参与大赛,推动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闵行永德学校为例,以大赛为契机,学校构建了系统的AI课程体系,建设了专门的创新实验室。
南汇新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筱和表示:“青少年探索科技时那专注的眼神,正是我们国家走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坚实的底气。”而临港也将持续支持赛事发展,全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迎接第九届中国·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
